昨晚,我点开了一段中国女排的比赛视频——那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四分之一决赛,对阵东道主巴西的经典之战。画面中,吉马良斯教练的怒吼与两万名主场球迷的声浪几乎要冲破屏幕,而郎
昨晚,我点开了一段中国女排的比赛视频——那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四分之一决赛,对阵东道主巴西的经典之战。画面中,吉马良斯教练的怒吼与两万名主场球迷的声浪几乎要冲破屏幕,而郎平指导在场边始终凝神注视,像风暴中心最平静的锚。
视频来到决胜局12平的关键时刻,朱婷一记后排暴扣砸在界内,整个队伍瞬间围拢击掌。这个镜头让我想起解说员的话:“中国女排最动人的,不是从不失利,而是每次倒下都彼此搀扶着站起来。”
关上视频,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四十年来,我们总在女排比赛中寻找精神的坐标。那些传垫扣拦的瞬间,早已超越竞技本身——它是逆境中的相互支撑,是明知可能失败依然全力以赴的勇气。正如这段比赛视频所记录的,当姑娘们紧紧相拥的刹那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晋级半决赛,更是一个民族关于团结与坚韧的生动诠释。
今天下午,我又打开了另一段女排世锦赛的视频。每一次重看,都像是与一种不朽的精神重逢。